北海道的安藤建築
文、攝影\李清志
北海道札榥市出身的文學作家渡邊純一,在他的小說《紫丁香冷的街道》中,描述了他的故鄉北海道札幌的種種細節,其中一段描述雪融的聲音,細膩觀察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渡邊純一寫道:「院子裡的雪在移動,三月中旬已過,陽光露臉。整個冬天埋住院子裡的雪高度漸減,簷端的殘雪也一點一點地融化。那聲音很難形容,但確實有雪融的聲音。」若不是在北海道成長生活,渡邊純一應該很難寫下如此細緻的文學作品。雖然渡邊純一因為《失樂園》改編成電影而大大有名,但是同樣是描寫外遇情感的《紫丁香冷的街道》一書,卻更接近渡邊純一的北海道醫科學生生活經驗。在尋覓書中情節的漫步中,我們竟然發現了安藤忠雄在北海道札幌為渡邊純一所設計的文學館建築。
渡邊純一文學館位於札幌最大公園綠地\中島公園的邊緣,是札幌市區少見鬧中取靜的幽雅地帶。九十年代末期落成的文學館建築,以一種奇特的斜撐樑柱作為立面象徵性結構,這種結構方式在日後逐漸轉變為Y字形的建築結構,出現在安藤新世紀的作品中。不過渡邊純一文學館這種斜撐立面結構,卻有著北海道特有的象徵意義,因為在北海道的丹頂鶴正是用這種單腳站立的姿態傲視北國的荒原與嚴寒。
文學空間的營造
安藤忠雄以一貫冷調的清水混凝土與玻璃,作為渡邊純一文學館的主要建材,在如此壓抑低調的材料包覆中,居然隱現著某種強烈的激情;似乎正如渡邊純一的小說一般,低調壓抑不為人知的出軌感情,內在卻是澎湃蕩漾的火熱激情。安藤忠雄首度以玻璃牆界定側面的空間,同時也引導訪客進入斜切入室內的入口方位,這樣的空間交接組構方式,使得整個文學館空間展現出激動的氛圍。
整面牆上的方格木頭書架,以整片的書牆展現文學的豐富與令人摒息的魄力;安藤忠雄曾經設計過的文學紀念建築包括大阪的司馬遼太郎紀念館(2001)與札幌的渡邊純一文學館(1998),室內都以整面大牆的木製書架作裝飾,司馬遼太郎紀念館中的書牆甚至挑空高過兩層樓,在中間還有橋樑通過,更顯得文學的魄力與氛圍。如此看來,渡邊純一文學館只是安藤忠雄的建築實驗,司馬遼太郎紀念館才是他強烈表現文學空間的作品。
不論如何,那簡單乾淨的書牆還是叫許多讀書人心生敬畏,而精心設計的階梯式移動「高椅」(high chair),本身就是書架,其靈感來自於日本傳統的階梯式儲物櫃。渡邊純一文學館裡書架上的藏書,並沒有司馬遼太郎紀念館的藏書多,那些空著的書櫃似乎暗示著,仍然在世的渡邊純一將會有更多文學創作流傳給世人。